当前位置: 首页>行业动态>正文

水乡农事散记之四栽秧_dxb.120ask.com

    发布日期:2018-4-20    来源: 泵阀轴承网   编辑:笔名
核心提示:水乡农事散记之四——栽秧

水乡农事散记之四——栽秧

栽秧是里下河水稻产区的一项重要农事。

栽秧是当地的习惯用语,文字上的规范用语是插秧,不过笔者觉得栽比插好像更贴切更形像一些。秧苗育成后,再将它们一棵一棵地移栽到大田中去,这个过程非常费时费力,充分诠释了在稻米生产过程中农人的难辛。追溯历史,栽秧这项农事的起始年代可能很久远了,至少怕有上千乃至数千年。不过可以肯定,并不是在开始有稻米生产时就有栽秧。因为我们的祖先从野生稻中发现稻谷可以食用并进行种植时,他们还不会懂得先育秧后移栽这样的先进的技术。因为野生稻是在旱地上长出来的,因此,水稻的原拉萨癫痫病医院始种植方法应该是旱地直播。由此看来,现在正流行的水稻直播方法,还真有点儿与黑格尔否定之否定学说相吻合。

过去,苏北人栽秧的习惯与苏南人是有区别的,苏北人栽的是横排行,往后退,每一个人栽的幅宽没有严格的限制,就像现在的横排版印刷品;苏南人可不一样,他们栽的是竖行,每人一趟秧栽六行,行距有严格规定,一般是五寸,人与人之间用绳子隔开,秧行子能一线看到头,就像现在港、澳、台地区仍在使用的竖版印刷一样。由于横行子是许多人接凑起来的,难免要有些弯弯曲曲。与竖行子相比,显得很不规范,所以叫侉侉秧。大集体的时候,开始推广苏南的栽秧方法,当时叫对六棵,这种方法对苏北人来说也并不陌生,因为有不少的人过去在苏南打工时都曾栽过对六棵,所以推广起来并不太困难。后来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栽秧方法。

在里下河地区,栽秧的人都是清一色的妇女,男劳力大都不会栽秧。听说苏南的男人们都会栽秧。过去,有的女孩子,十一、二岁的时候就被她的妈妈带到田里去学栽秧。那时候,栽秧和做针线是乡下女人的两门必修课。能栽得一手好秧,又能会做衣服的人就才算是合格的女人。不会栽秧的女人特别被人瞧不起,背地里总被称作堕落婆娘,或者是叫她们海里丫(那时习惯将东台、大丰黄海边上称为海里,那里因为那时不生产水稻,女人们都不会栽秧)。也并不是男劳力学不会栽秧,一家一户种田的时候也有不少人家妇栽夫随,只是在大集体时期的男人们大都很油条,他们宁愿做一些出大力气的活儿,也不肯弯腰驼背地跟妇女一起栽秧。1976年,庄上从唐山回来了几个退伍兵,他们在部队农场里种了几年水稻,个个都是栽秧的好手,到了女劳力特别紧张的时候,队长就央求他们再当几天女人。

栽秧可是一项技术活,同样一块田,同样的肥水管理,因为栽秧栽得好与差,对水稻产量会影响很大。首先,秧苗入泥的深浅要适度,有句俗语说深耕浅栽出黄金,如果栽得过深会影响秧苗从根部正常分力蘖,土话就叫不发作。而浅栽又要注意浅得有度,过浅了,秧苗就会被水的浮力拔出来,成了漾在水面上的滂秧。其次,秧苗栽下去后要成直立状,正如有一句栽秧号子唱的:栽秧要栽要戳天罡,不栽(那个)脚印塘。有的人习惯将秧栽得稍向前倾斜,再经过风一吹,秧叶子就耷到了水面上,这种水秧是很难醒棵的,因为田里的热水会把秧叶子煮烂。还有,为了不把秧苗栽到脚塘里,栽秧的人向后挪步也是有讲究的,如果是栽的对六棵,向后退步时最好是脚不出水,直接在水田里向后拖出两条直线的槽子,槽子的中间正好栽两棵秧,左右两边也正好各栽两棵秧。假如栽的是横行子的侉侉秧,向后挪步的幅度最好是每步两行秧的距离。

栽秧,一般都是大兵团作战,特别是在大集体的时候,三、四十个妇女在水田里呈梯形地排开来,像是在空中列队飞行的雁阵,其场面是相当壮观的。即使是在单干的时候,单兵作战的情况也就要撑一条船拿饭下田,如果栽秧的女人当中家里有吃奶的孩子,孩子的奶奶就会抱着孙子或孙女跟船下田去给孩子喂奶。

过去,栽侉侉秧的时候,谁第一个下趟也是有讲没面子的事。好在中间的人可以把幅宽栽得窄一些,每行少栽一、两棵秧,也就能将队形始终保持成一条斜线。经常在一起栽秧的几个人,都晓得谁谁有几斤几两,哪个栽上趟哪个栽把趟都是约定俗成的,有时偶尔从外庄娶回来一个新媳妇,大家就礼节性地推举她栽上趟,假如她真有两把刷子,谦让一会儿后也就当仁不让了。如果首战一鸣惊人,两、三天后就能通庄传开来,这位新媳妇的家人也会觉得很有面子。

栽对六棵的时候,因为每人都是在一定的幅宽里栽六棵秧,人与人之间都有一根秧绳隔着,吃包子的事情就常有发生。子的人就凸显在队伍的前面,此时如果旁边有挑秧的丑嘴男人,就会用开玩笑的方式讽剌她:你还真不错,虽然做旁的活计都是在人家后面,但栽秧还能栽在人家前头。听到的人并也不生气,只是笑着回骂一句:逼养的,你家婆娘有本事。不过,吃包子的人也有投机取巧的办法,她可以拉开株距往上赶。笔者曾做过几年大集体时的生产队长,虽然那时提倡密植,但遇到这种情况也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网开一面。

虽然栽秧不算是一种力气活,但成天地弯腰撅腚却特别令人难以忍受。只有在解秧把子的时候才能站起来直一会儿腰。如果碰到下雨天,栽秧的人是不会躲雨的,因为雨天栽的秧最容易醒棵,有句俗语说:栽秧落雨,赛如中举,过去单干的时候,栽秧的人用的雨具叫雨蓬,形似乌龟壳子,制作材料相当原始,是用双层篾架插进芦苇叶子做成的,极可能是中世纪的器物。假如里面插的是油纸,那就是洋雨蓬了。那种雨蓬大得能把人从头部苫到腚部,为了防风,里面还有两根绳子便老年癫痫危害有哪些于将其固定在人的身上。雨大的时候,雨点滴在雨蓬上的声音也特别大。后来,五颜六色的塑料雨衣走进了寻常百姓家,古老的雨蓬才恋恋不舍地退出了历史舞台。大集体的时候,大多数栽秧的人都有一件塑料雨衣,但也还有一些买不起或舍不得买的人用一块塑料布披在身上凑乎着。由于栽秧是迎风后退,她们的下半身就都是湿的,有两句栽秧号子,很形象地道出了栽秧人的无奈与辛酸:有钱不拿栽秧工,背脊朝天逼朝风。

在每年立秋前的个把星期内,是栽双季稻的季节,对于栽秧的人来说,那几天是特别难挨的,她们夜里一家人挤在蚊帐里,只靠一把芭蕉扇,根本睡不了几个小时的觉,白天还要头顶伏天的骄阳,在被晒成四、五十度的热水中栽秧。有时候水田里刚上过人畜粪,水面上还嚅动着活蛆,一不留神还会有几只大蚂蝗同时锔在腿子上。常常听人嗟叹生不逢时,那个年代农村中的女人们才真正是生不逢时,如果她们不是匆匆忙忙地来到这个世界上,耐着性子再等个二、三十年,她们肯定也会有学上,也会打麻将,也无需学栽秧,一年也下不了几天田。

在大集体栽秧的时候,栽秧人的心情与单干的时候是不同的。单干时是为自家的田栽秧,是在播种希望。虽然累点苦点,但总觉得是天经地义,理所应当。在集体的田里栽秧情况就不同了,她们只是为了拿到一天几角钱的工分报酬。有的人累得实在直不起腰也不能歇一天,因为队长心急火燎地在门口喊,面子难却。再说,过去伴工的时候伙食还不错,中午起码都要有肉烧卜页、蛋皮炒韭菜再加上一盆瓜汤。虽然天天要起早拨秧,但下午收工也比较早,有的时候太阳还有一篙子高就收工了。在三年经济困难接下来的那几年,因为粮食紧张,栽秧的人中午大都是在家里喝的粥,一趟秧栽到头就迫不及待地要小解,那时的田埂上可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,挑秧男人当中的光棍汉就会贪婪地朝那边张望。对此,女人们也并不在意,她们有一句很洒脱的口头禅:尿尿不怕人,怕人尿不成。

转眼三、四十年光景,变化令人目不暇接,先是推广插秧机,后来又流行直播,如今人工栽秧的面积已经不足20%了。在栽秧的季节里还能看到稀稀拉拉栽秧的人,不过,这些人大都还是过去的老班底。曾经手把手地教她们栽秧的前辈们大多数已经作古,当年她们风华正茂,如今也都当了奶奶。她们的女儿甚至孙女虽然都到了栽秧的年龄,但是她们都不会栽秧。她们当中有的人常年在外地打工,偶尔回来一次,打扮得像个洋妞。还有更幸西安哪里治疗癫痫运的进了高等学府,成了大城市的白领。不过,这一拨还在栽秧的生不逢时的人,与她们的前辈相比还算幸运,前辈们的生不逢时贯穿了人生的全过程,她们毕竟还过上了一段因为分田到户带来的好日子。前些日子听说,现在的栽秧工钱已经涨到每天一百多元了,这可是她们过去起早带晚干一年的工分钱。

也许,过不了多长时间,人工栽秧这个行当将会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,本文只是想为它留个影。但愿若干年后,人们还能从这张发黄的老照片中得到一点启迪。



 
相关阅读
 
热门图文
推荐资讯
推荐资讯
 
 
   
癫痫病   怎么治疗癫痫病   最专业治疗癫痫病医院   治疗癫痫的中药   上海癫痫医院   癫痫病大发作   癫痫病的早期症状   癫痫病的早期症状   哈尔滨癫痫病专科医院   哈尔滨癫痫病专科医院   兰州癫痫病专科医院   兰州癫痫病专科医院   治疗癫痫最好的医院  
 
网站首页 | 行业动态| 企业新闻| 市场分析| 泵阀技术| 综合新闻| 求购信息| 供应信息| 产品信息| 原材料行情| 产品采购| 轴承市场| 轴承应用| 网站地图